全面注册制下,新股保持着常态化发行。截至5月24日,今年共有138家企业上了上市委会议,119家企业审核通过,9家被否,10家暂缓表决。同时,主动“撤单”企业数仍居高不下。
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全面注册制下新股上市节奏加快了,同时监管把关更加严格,发行人信息披露质量不高、保荐机构核查把关不到位的项目往往拿不到新股入场券,从被否项目来看,不符合板块定位、缺乏持续盈利能力、对客户存在重大依赖问题等都容易成为IPO路上的拦路虎。
(资料图)
新股发行保持常态化
据显示,截至5月24日,今年共有138家企业上了上市委会议,119家企业审核通过,9家被否,10家暂缓表决。其中,过会企业中包括了创业板57家,科创板15家,沪市主板12家,深市主板12家,北交所23家。被否企业相较于去年同期,总体下降30%。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撤单”的情形仍居高位。截至5月24日,共有超80家拟IPO公司撤回了首发上市申请。就上市板块看,创业板“撤单”现象最为集中,年内有逾40家拟IPO公司撤回上市申请。
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深交所此前发布的《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修订)》,创新性地将研发投入、研发复合增长率等标准纳入创业板的“三创四新”定位,而这正是创业板高撤否数最为重要的原因,新规出台使得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企业相继撤回。
有企业打“退堂鼓”,就有企业如期上市,从融资规模来看,按上市日计算,截至5月24日,年内共计128家企业成功实现IPO,合计募资约1600亿元。其中,北交所上市新股和募资金额大幅增长,这和去年基数较低,北交所对专精特新企业吸引力增强等因素相关。
分板块来看,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和计算机行业募资金额较高,分别为458.42亿元、178.70亿元、116.98亿元和100.91亿元。
IPO“后备军”力量充足。数据显示,我国A股全市场IPO在审项目约700家,其中,沪深主板占比36%,创业板、科创板占比55%。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师魏伟表示,从目前IPO在审项目数量来看,全面注册制之后,主板申报企业数量增加,其中科技属性高的行业企业比例也不断增加,这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是一致的。从目前的审核速度看,IPO的常态化发行也在保持一定速度,不断在为市场提供增量活力。
撤否企业有这些共性
上述撤否企业中,不少企业已回复二轮及以上问询,从问询问题来看,这些企业被问及的主要问询问题包括,行业与业务、客户与供应商、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存货、资金流水核查、募投、期间费用、销售模式、板块定位等。
其中,不符合板块定位、缺乏持续盈利能力、对客户存在重大依赖问题等都容易成为IPO路上的拦路虎。
以硕华生命为例,深交所在审核问询中要求硕华生命说明,研发投入较少的原因及是否足以支撑发行人产品和技术创新,进一步说明其主要产品和核心技术的创新性情况,核心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先进性体现等。此外,深交所要求保荐人发表明确意见,说明对发行人符合创业板定位的核查过程和依据等。今年1月13日,尚未回复二轮审核问询函的硕华生命选择了“撤单”。
还有一些公司在“持续盈利问题”上败下阵来。以申请科创板上市的力品药业为例,在三轮审核问询中,公司核心技术以及未来成长性被反复“考问”。招股书显示,力品药业是一家专注于改良型新药的药企,目前主要在研产品均为改良型新药。上交所在问询中发现,其多个改良型新药的原研品种均为上市多年的成熟品种,且目标市场尚有众多其他成熟品种,公司相关产品治疗费用预计远高于竞品。
对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目标市场竞争情况、产品定价等因素对公司相关产品市场前景的影响,并要求保荐机构对公司产品是否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发表明确意见。最终,力品药业于3月2日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
历经三轮问询后,太美科技闯关科创板IPO也以失败告终。从多轮问询来看,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核心技术等受到上交所重点关注。在上市委会议上,上交所要求太美科技结合报告期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放缓、毛利率下滑、期间费用率高、SaaS产品收入占比较低等情况,说明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开源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表示,企业质量是能否顺利上市的关键,要想顺利过会,发行人、中介机构在项目申报前需充分了解发行上市相关规定,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等制度,扎实做好申报工作。注册制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全面注册制落地后,更趋近于市场化的发行、定价和退市机制将加速A股市场的优胜劣汰,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