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组织召开的“2022年二季度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上,多位险资人士透露了下半年的投资动向。他们表示,下半年权益市场对保险资金具有很高的配置价值,要把握高新技术领域、绿色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中长期的确定性机会。
捕捉结构性机会
“下半年,险资在权益投资方面,既要做好长期战略配置,又要捕捉短期结构性机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长、战略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寿集团首席投资官王军辉在会上坦言。
在具体仓位布局上,华泰资产副总经理姜光明认为,建议以中性仓位为中枢,适度灵活。从品种上看,成长赛道与消费板块并重。把握以军工、新能源、智能电网新基建为代表的成长型机会,布局估值重回有吸引力区间、中长期基本面优良的价值方向。
王军辉倾向的配置策略则是,把握绿色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领域等中长期的确定性机会。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则从中短期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中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动力将从注重数量的要素投入加速转变为注重质量的创新驱动,数字经济和低碳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短期来看,低碳经济和数字经济领域的新基建是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的平衡点,是当前稳增长政策明显发力的方向,盈利相对更优。
“同时,消费行业性价比正逐渐上升,下半年适当兼顾必需消费。考虑到中秋、国庆假期对消费的拉动,消费板块的投资价值将逐步提升,其中必需消费品中的食品、医药、农业等板块性价比更高。”荀玉根说。
重视股权投资
下半年另类投资要抢抓机遇、积极创新,抓住稳增长带来的投资机遇,更加重视股权投资。这是会上多位险资人士的共识。
王军辉提出,股权投资是重要的配置方向,保险资金运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可以进行股权投资,这将是下一阶段保险资金参与的重点方向,可以关注绿色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债转股等方面的机会。
对于债权投资,多位险资人士认为,目前面临一些困难,主要是债权计划的合意资产稀缺,有确定安全性、收益性的资产不多,竞争比较激烈。下半年随着一些重大项目加快开工,可以为保险债权类投资带来更多机会。
人保资本党委书记、总裁万谊青从行业、产品两个角度对保险资金另类投资呈现的最新趋势进行预判。在他看来,“重要行业+重要区域+优质主体”是债权投资多重筛选的策略。在股权投资方面,他建议,立足服务国家战略,聚焦科技强国、“双碳”战略、健康中国、优质实物资产四个领域开展股权投资;同时,还要建立自下而上的分析框架研究可投公司,重点关注公司的战略、运营、财务及人才指标。
固收配置应中性灵活
长期以来,固收资产一直是险资配置的长项。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已经超过24万亿元。从配置结构看,固定收益品种占比维持高位,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截至上半年末,保险资金在债券和存款投资等传统固收品种的配置占比达51.5%,同比上升2.64个百分点;债券投资余额同比增长13.18%,显著高于保险资金运用规模整体增速。
多位险资人士认为,下半年险资固收配置应中性灵活,根据市场情况相机抉择,灵活把握配置节奏。
对于下半年不同类型保险机构固收资产的配置思路,中再资产副总经理罗若宏表示,利率走势或将呈现箱体震荡特征,大幅上行、下行空间都有限。保险机构在制定配置方案时,应综合考虑自身当前流动性状况、未来负债端预期以及当前可配置资产收益率等因素。对于负债端有稳定增长预期的保险机构,应淡化择时,按步骤做好到期资产配置;对于负债端增长预期不确定的保险机构,应谨慎应对目前的低利率环境,在杠杆操作上避免过度的期限错配,以应对未来潜在的收益率上行。 据中国证券报
■相关链接
掘金制造业数字化正逢其时
国家统计局7月27日发布的多个数据显示,6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其中,制造业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6.2%,较上个月提高2.6个百分点;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保持快速发展,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个百分点;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34.6%,为增速最高的行业板块,而一季度为下降17.1%。
从中可见,高技术制造业在制造业中保持明显的优势,而高技术制造业绝大部分指向的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出的制造业数字化,且正成为产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制造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我国明确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因此,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持续出台。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等重大战略规划出台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最新政策动向是:7月25日,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凸显,数字化转型成果丰硕。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制造业数字化是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的法宝,是产业升级的内生需求。首先,制造数字化带来更加精准和稳定的产品质量,并通过分析生产线各个环节、各个设备运行中生成的海量数据,优化生产线的工艺参数,提高良品率,减少损耗。(比如鞍钢集团的“5G+工业互联网”三大业务场景之一的热轧生产线5G电机生命周期管理,让生产线紧急停机、故障维修次数下降20%,作业效率提升5%,每年节约维修费用约10万元,每年产值增加收入约8750万元。)工信部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15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可监测的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达到3072万台(套)、工业APP数量突破22.5万个。今年上半年,全国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3100个。
其次,通过连接各级供应商和制造企业、销售企业的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制造企业可以即时了解市场需求、预判市场走势,并根据用户订单或预测数据协调整个供应链的生产活动,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实现供应链条中各企业的高效率、低成本运营。
再次,数字化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泛在连接的网络、实时采集的数据、智能化的决策系统及时掌握生产、物流、销售数据,加强对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工厂和供应商的调控能力。
综合分析不难发现,随着全球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余下的企业所面对的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会越来越普遍,这让数字化后的制造业优势凸显,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势不可挡。
在A股市场,制造业数字化在价值投资者眼里,已是一张明牌,宝藏股票必然蕴藏其中。投资者需要细心挖掘、耐心等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